当前所在位置|

小麦发黄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

(字体:      来源:   阅读:1484次  时间:2023-01-09)

近期,有农机、农业种粮户电话反映小麦叶片发黄甚至干枯现象,农业技术人员及时下乡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我县小麦叶片发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由于前期低温冻害、病虫为害及除草剂危害等原因造成的。

一、小麦发黄的类型与原因

1、低温冻害导致的小麦发黄。由于12月下旬我县出现连续低温天气造成部分小麦田块出现轻微冻害,主要表现叶尖发黄邹缩现象。

以下几种情况,小麦冻害发黄更重些:一是一些抗寒能力较差的品种,如春性或半冬偏春性品种;二是一些小苗、弱苗、病苗;三是晚茬免耕或浅旋耕小麦,由于盖土浅,或未盖土,小麦根系外露,受冻程度一般都较重。四是部分旺长苗的小麦,冻害也很突出。五是降温前刚刚使用安全性较差的除草剂的麦田,遇到剧烈降温,引起麦苗发黄,这实际上是药害与低温冻害协同叠加作用的结果。

2、前茬作物秸秆不规范还田造成“吊根苗”引起发黄。前茬作物秸秆粉碎不细、还田分散不匀,翻耕深度不够,秸秆多的地方小麦根系被架空,根系与土壤不能充分结合,出现“吊根苗”,小麦黄根多,白根少,植株因得不到足够的水份和养分,再加上强寒潮的侵袭,造成麦苗发黄。这种发黄,往往是心叶稍轻,老叶更黄;在田间是一行一片的,或一窝一块的,分布不均匀。

3、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中毒、药害,而引起发黄。有些是用了甲基二磺隆、异丙隆,或者是禾本科杂草除草剂直接混用某些阔叶草除草剂,有些是把含有唑草酮、二甲四氯、2,4-D丁酯的除草剂与其他药剂混用。

甲基二磺隆药害,起初叶片显现暗绿色,老叶叶尖渐渐发黄,心叶则多表现为整片叶枯黄死亡,呈“枯心状”,枯心易拔起。异丙隆药害常与低温相伴发生,俗称“冻药害”;如果低温期间施用异丙隆或施用异丙隆后短期内遇到低温,麦苗常严重发黄,甚至枯死。

4、缺肥等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小麦发黄。底肥不足,尤其氮肥缺乏,追肥又不及时,小麦易脱肥发黄。还有就是秸秆还田的地块,如果底肥中没有增加适量尿素,也会因缺氮而发黄。肥料不足导致的小麦发黄,主要表现为麦苗黄瘦、生长缓慢。在田间,多数情况下是均匀发生的,而且,缺肥导致的麦苗发黄不象冻害那样突然发生,而是有一个过程,逐渐发黄。如果田间肥力有差异,或施肥不均匀,发黄麦苗也就不均匀,有的地方重、有的地方轻。

5、病虫害造成的小麦发黄。部分麦田小麦红蜘蛛发生较重。红蜘蛛的为害,开始是被害的麦叶上出现黄白小点,严重的时候叶片发黄,植株矮小,发育不良;受害株在田间呈点片分布,虫量大的重发田块,也可全田受害。部分没有进行药剂拌种白籽下田的小麦,根腐病、纹枯病、蚜虫、地下害虫发生较重,也是导致小麦叶片发黄的重要因素。

二、小麦发黄的补救措施

浇水补充土壤表墒,是促进小麦恢复生长最快的措施。

1、小麦受冻害、药害发黄。要抓紧进行针对性的恢复保健。①应采取补施速效肥料或喷施叶面肥等方法,壮根养蘖,促使麦苗迅速恢复生长。叶面肥可选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均匀喷施 1 次,或选用含氨基酸、含腐植酸水溶肥料产品,按产品使用说明配制溶液喷施 1-2 次,可辅助使用植物调节免疫剂和减量增效助剂,如低聚糖素、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激健等,调节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免疫力,加强管理,促进小分蘖快速生长,减轻冻害损失。②每亩选用70%丙森锌(安泰生)100克,对水30公斤叶面喷施,可高效修复受伤根系,激活根原基产生更多的新嫩白根,使植株快速恢复正常生长。对因不规范秸秆还田形成“吊根苗”而引起的麦苗发黄,适时喷施70%丙森锌,同样十分有效。

2、脱肥发黄。冬前麦苗生长弱、基肥和苗肥用量不足的区域,越冬期间可适当补施腊肥。分蘖较少,返青期小麦心叶出生缓慢、叶形瘦尖、叶色发黄,冬前施肥不足和地力差的田块,应追施返青肥。施用数量,一般为每亩尿素4-5公斤。播种前未施用钾肥或施用不足的田块,每亩可追施氯化钾5-8公斤。施用方法,根据墒情进行条施或趁雨追施,有灌溉条件的可结合沟灌畦灌施肥。

3、因病虫为害导致的小麦发黄。要对症进行防治。如果麦蜘蛛发生量较大、小麦发黄比较明显,可以选用阿维·哒螨灵、丁氟螨酯、联苯肼酯等进行防治,要想使小麦恢复得快一些,可以配合优质叶面肥、芸苔素内酯进行叶面喷雾。防治纹枯病,可选用24%噻呋酰胺、18%噻呋·嘧苷素、14%井冈A·戊唑醇、30%苯甲·丙环唑、32.5%苯甲·嘧菌酯、23%醚菌·氟环唑等药剂。为害小麦蚜虫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等。其吸食汁液使小麦叶片发黄、生长受阻,分泌物影响光合作用。小麦蚜虫达标就要及时防治,即拔节初期有蚜株率10-20%、百株蚜量300-500头时,即应用药,可选用高含量吡虫啉、60%吡蚜·呋虫胺、50%吡蚜酮、80%烯啶·吡蚜酮、22%氟啶虫胺腈等药剂,同时兼治灰飞虱。 (临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柳西玉  临泉县农机发展中心 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