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新型职业农民李如兵风采录

(字体:      来源: 来安县农机推广站 车正辉  阅读:4947次  时间:2017-05-18)

    李如兵,1972年5月出生于安徽省来安县半塔镇龙湖村李郢组,兄弟姊姝4人,家里排行老大,他黑哟哟脸庞,中等身材,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初中结业的他,水平不高,别看他土里土气,却是有名的科技示范户,有着48人社员的“来安县半塔镇如兵农机专业合作社” 董事长(法人代表)、“来安县瑞农家庭农场”主,拥有固定资产近230万元,拥有8台大型拖拉机、4台联合收割机、5台高速插秧机、2条育秧生产流水线等各种农机具36台(套),年开展耕种收插和植保等农机作业服务量达1.2万亩,扭转承包耕地680亩,年营业收入145万元,年利润69万元。在半塔镇提起李如兵,无人不晓,是远近闻名的“精豆子”,谈起他的过去和现在,人们便娓娓道来。
    一、子承父业,扎根土地求度生活。1987年初中毕业的他,原本可以继续升学,由于父亲早逝,家庭贫困,便辍学务农,当时正值打工热潮席卷农村大地,面对自己的家境,为撑起家里“顶梁柱”,他没有外出务工,而是选择自己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留乡务农,照顾弟妹,维持生计,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这一干就是30年。1992年,他看到农村运输市场能赚钱,拿出家里仅有3000多元积蓄,又从当地农村信用社货款5000元,买了台12马力小四轮拖拉机拖砖拉瓦跑运输,争点小钱补贴家用,这样家境才慢慢地好了起来。
    二、大胆创业,机插秧打开致富门。2013年4月,听说县农机校在半塔镇龙湖村里举办“阳光工程” 培训,他主动找到村里,要求报名参加培训,以村干部说法,只要村有什么培训,他都要求参加,是“积极分子”。这次他学得特认真,跟前跟后地询问请教老师,从育秧床土准备、软盘育秧、秧床管理、机械插秧、大田管理、插秧机操作保养维修等都问得仔仔细细,很快地了解并掌握了水稻机械育插秧,他心里对搞机插秧有底了。当年就购买了1台高速插秧机,尝试着开始为周围农户开展水稻软盘育秧、机插秧一条龙服务,还不辞辛苦地请县里专家上门指导,不但自己搞了机插秧,还帮助周围农户育秧机插了100亩地秧田,净赚近9000元,又通过朋友介绍,到江苏省六合区竹镇镇插了近200亩,收入2万元,他尝到了挣钱的甜头。
2014年春,他又购买了1台高速插秧机和1台机械育秧流水线,投资23万元,建设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1000㎡和200㎡水泥场地等设备设施,在本地和外地开展了水稻代育代插近8000亩地,一下又净挣了5万元,这下他心里更有了底气,更有了信心。
    三、实干兴业,作业服务铺就成功路。2012、2013年,当地青壮劳力大都外出务工,撂荒田较多,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是赚钱的好时机,他决定承包土地大干一场。2014年,他联合本村2个村民组12户,注册成立了“来安县半塔镇如兵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周边农户近680亩耕地,入户社员达48人,购买了2台大拖拉机、2台联合收割机,当年秋天,除去种田成本,净赚了22万元。
    2015年,他决定不再小打小搞,投资68万元,扩建育秧工厂规模,增购2台高速插秧、1台育秧流水线和扩建基础设施,代育代插水稻近6000亩,纯利30余万元。
    2016年,他联合本县新安镇朱险峰投资104万元,购置高性能拖拉机、收割机和插秧机共8台(套),组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队,在当地周边县市及江苏邻省开展耕种收插和植保“一条龙”机械作业服务,作业面积达1.2万亩,获利近60万元,收获颇丰。
    四、充实自我,广阔田野再谋发展。2016年,他又报名参加了县里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技术培训,给自己充电,通过省、县专家农业生产新科技和农机新技术等方面知识系统培训学习以及实地参观。以他的话说:“我深有感触地、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和不学不一样,通过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机械操作知识和种田本领,想当年如果不参加新型农民培训,学会了水稻软盘育秧,使我对水稻机插秧有了底气,那时也就不会搞水稻机插秧,也就不会成立什么合作社,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也许现在还在种家里十来亩地呢,这个培训帮助我转变了老一套种田的思想观念”。
    在谈到以后打算时,他充满自信地说:“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今后,我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合作社,吸收周围更多社员入社,投入更多资金,购置大型机械,继续扩大作业规模和服务范围,开展耕、种、播、收、烘、储一条龙机械作业,解决一家一户种田难、收益低难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来年争取合作社入社社员100人,扭转承包土地2000亩,争创年营业收入500万,让社员们都能收获满满的钞票”。
    五、乐于助人,致富不忘帮助乡邻。一是他对自己的生产管理技术和经营之道也毫不保留地交给大家,他说道“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种粮大户张俊去年搞机插秧,大棚育秧遇到问题,他手把手将自己育秧经验和实践管理技术全部教给他,帮助他解决了育秧技术难题,秧苗“转危为安”,在他指导下,张俊的机插水稻也取得了较好收成。二是在手机上设立了微信群,及时向周边合作社和农场主传授生产技术。在他辐射带动下,当地有20多个合作组织和农户与他建立了联系,互相交流生产经营经验。三是当地农户生产上如有难处或者家庭生活困难,他必有求必应,无偿施于帮助。去年午季正值麦收,天气阴雨绵绵,农户刘道林家人生大病住院,家里无人收麦,眼看着小麦就要霉烂在地里,他主动安排收割机帮他抢收小麦,并送去1000元慰问金,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如今的“如兵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和示范效应引起广泛关注,县乡两级有关单位召开现场观摩会10来场次,他也多次带队参加县内外水稻机插秧大赛,分别取得过一二三等奖的较好成绩。现在该社已成为了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学习标杆,展现了全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光辉风采。